不止是课程,更是解决方案 国家高新技术认定企业

400-600-1123
微信
择校助手
注册领资料

家长课堂>详情

国际学校择校必看:选择国际学校的优势与挑战?

2023-05-08 17:141181浏览

又到新一年择校季,后台有很多家长发来疑惑:


为什么需要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体制下学生有什么不一样?

……



01

为什么需要国际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具有国际思想和理念的人,他们懂中文,也懂外文,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也了解外国的理念和思想。这种跨语言、跨文化、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世界舞台上最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竞争胜出的概率。

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用国际教育来武装我们,因为教育是改变一个国家的最根本的力量和动力。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国际学校迅猛发展。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为人父母,他们深知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性,更知道与国内应试教育相比,国际化教育目前来说更能带给孩子更高水平的教育。

图片

1、摆脱“一考定终生”

一考定终生,不行复读重来,这样的话我们听的太多了,高三孩子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可想压力之大。

相比体制内“被一考定终生”,国际课程体系不仅学习氛围更轻松,反而更有机会扬长避短,通过多次考试取得更高的成绩,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优势。

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十分多元,主流的A-Level、IB、AP等国际课程都有丰富的选课,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选课,扬长避短,为以后申请海外名校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很多国际学校的建筑以及设备都是十分“高大上”。学校拥有大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运动馆、钢琴房、乐器室及音乐、美术、艺术等专业教室,并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部分学校甚至有高尔夫球场和马术训练场,一流的国际化设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对于不适应体制内应试教育,高压的学习环境的同学,选择国际课程不失是个好选择。

2、更全面的接受教育

许多家长最初来找我们择校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体制内教育的意见。有小学3年级每天作业要做到11点以后的孩子~有六年级的孩子明明各方面成绩都很不错,但因为个性张扬奔放,在学校到打压~

这些年来,虽然体制内教育也一直在经历改革,但许多问题本质上并没有特别显著的改变。孩子们依然有许多作业要做,有许多课外班要参加。

遍地开花的培训机构,看似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生活,但实际情况是不补课的话会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失去竞争力,而参加补课又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小小年纪就已经非常疲劳,令人心疼。

图片


而国际教育的特色活动,是孩子发挥兴趣所长的最好途径。在国际学校会有几十各种不同种类的兴趣班以及学生社团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换,充分培养学生课外兴趣,发挥所长。

与其要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那不如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国际学校,让孩子在学校里就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课外就可以相对轻松一些了。

教育可以不用以应试为目的,而是真正以学习为导向,让孩子去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

3、衔接名校

选择读国际学校的家庭,以后一定是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的。那么名校绝对是每一个孩子的目标。


国际学校还有一个显著的优势——一般为纯英文教学,国际学校基本都是双语教学,学生经过在国内的过渡,不仅提高了语言水平、扫清了语言障碍,还对国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国外文化等熟悉和了解,能够提前适应全英文教学的模式以及英语语言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能更好的融入海外留学生活。

02

国际教育下体制下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

国际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成绩、一次升学机会,而是这些隐藏在孩子身上的特质。国际化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还有开阔的视野、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乐观的心态等,这些才是让孩子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

1、在国际化氛围中成长

在国内的大多学校,长时间的教育氛围给孩子的启示就是:听老师的话,不要犯错。而在国际教育理念中,有一种“成长型思维”备受美国教育界的重视,他们认为这种思维模式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坚强、勇敢、诚实,而不仅仅是学到知识、通过考试。

“成长型思维”下,孩子的不同表现:

我犯错误了——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这个我不会,太难了——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我太笨了,不可能到他那个成绩——他怎么做的,我想试试
这不是我擅长的——我要提高这方面能力
我就是不懂——我有没有忽略什么
我放弃了/不做了——我要试试别的办法


2、知识,不是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

在以往的教育传统下,教育过度注重知识性的细节,且不太容许小孩犯错。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知识的学习足以应付中学的课程需要就可以了,会写汉字,会一些简单的计算。

而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克服困难去自己找资料、发现答案的能力,就远比知识的写记诵更有价值。

图片


就拿国内小学近些年的“减负”来说,很多家长只是认为教材简化了,功课轻松了。但是,减轻学生功课负担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给予孩子们更多时间去尝试错误,让他们有机会在家长和老师不变的期望之外,有机会探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让孩子主动求知的探究式教学、各类拓展式课程、不同主题活动......这些都能在国际教育中找到清晰的痕迹。


3、不可或缺的创新思维

国际学校采用中西结合的模式,从小学到高中慢慢提升孩子的外语水平,授课科目接轨国际。从未来发展来看,很多重复性机械系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代替,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跨学科的知识以及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在未来才能不被取代。

国际教育一直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从动手能力,到鼓励孩子自主研发产品,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能得到发散。

4、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不同于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去接受知识,国际学校会有数十种不同种类的兴趣班和学生社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击剑,高尔夫,钢琴,游泳,围棋,书法,舞蹈等等。

国际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勇于质疑的勇气,鼓励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更换,充分全面的培养学生课外兴趣,发挥所长。

在国际学校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老师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自我观点,并针对一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不断学会自我判断。

5、全球化视野的高度

国际学校通常每学期都会组织与海外学校的交流学习,输送本校学生到国外或者让国外学生来本校,中外学生一起上课学习,互通文化。

图片

除此以外,他们还可以自己组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大型活动,如游学夏令营,国际交流,模拟联合国等等,培养孩子的组织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部分学校甚至有高尔夫球场和马术训练场,一流的国际化设施,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得到对世界、社会、人性的了解,将会增加他们的阅历,影响他们的终身,并且对于以后申请国外大学的文书也会是很大的助益。

图片


当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将变得全球化,孩子将会了解到在此地发生的事件会对另一地发生的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孩子会见识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体系和风土人情,这些都将有助于开阔孩子的眼界。

03

就读国际学校有哪些挑战?


很多家长在收到offer后,往往会忽略国际学校衔接这个板块内容。但选择国际学校,并不是进入到学校后就万事大吉,一些家庭没有意识到孩子接下来要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转轨国际教育后,教学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新要求、输入输出的大幅度增加,这些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种种困难和挑战。

今天,就和大家详细聊聊孩子转轨国际学校的五大挑战,希望能给各位家长指点迷津。

全英文环境的融入


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全英文的校园环境

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学校主流的沟通语言为英文。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来说,会觉得老师同学说的英语语速普遍偏快

图片
尤其是美式英语中,有非常多的连读和连音,在说话的过程中,会吃掉和省略非常多的音节,比如“I don’t know”,讲得快的时候会把“d”的发音直接带过,这是非常常见的。

不仅如此,还有非常多的学术性专有名词和地道常用俚语,都是中国学生在校学英文时极少接触到的。比如外国人很喜欢用“ain’t”表示否定,又比如“I’m done for it.”可能会被理解成“我做完了”,但实际表达的却是“我受够了”等等。

如果孩子运气不好,碰到了口音很重的老师或同学,会觉得简直像在听天书一般。

这些语言沟通上的问题,通常会直接影响孩子课堂的效率、知识的吸收、正常学习生活的展开。

阅读输入量的大幅增加

相比公立学校的英语课程,国际学校所要求的输入和输出量翻了好几倍

输入通常指阅读,阅读量的增加体现在文本种类的多样化,比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也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度,国际学校从一、二年级就会接触到简单的历史人物故事或者众多的生物科学知识。

再者,各个科目的展开也都是以英文阅读输入为核心基础。可想而知,国际学校对孩子阅读的速度和词汇量的要求之高。
 
比如下面这篇美国小学二年级的阅读练习题内容,主题是关于蜂鸟的特性和生活习性。里面出现的nectar(花蜜),puddle(水坑/泥潭),这些词汇换做一个体制内小学五、六年级甚至初中生都未必会接触过。

图片

孩子对英文词汇的熟悉度直接影响了阅读兴趣,词汇量的匮乏使得他们越来越抗拒阅读。

而阅读量一旦下降,词汇量的积累也随之下降,这将是一个可怕的恶循环。这不但会影响核心英文能力的提升,也会影响到整个科目学习的效果。

输出能力要求大幅提升


接着来说一下输出(Writing&Public Speaking)

体制内的孩子可能到五年级还在写叙述文、描述文,但国际学校四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开始进行批判性写作,开始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如何有效支撑观点论点的能力了。

而且,孩子积累词汇的丰富度也将体现在输出中。

比如,一般孩子表达开心时常用“happy”,而国际学校的学生已经开始在用“pleasure”,“pleased”,“enjoyable”等更高级的词汇去替换“happy”了。

另外一个输出,体现在公众演讲(public speaking)上。

国际学校的课堂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会让每个孩子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会在班级里进行故事的轮流分享,或者进行presentation展示。

反观体制内的孩子,往往因为害怕自己发音不对、表达不好等顾虑削减了自信心,从而怯于开口。

不熟悉演讲的流程,无从下手准备,比如道具要怎么准备,讲稿要怎么写,如何运用不同的资料进行整合并输出;不知道在演讲过程中声调的调节,肢体语言的协调,目光如何摆放等。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口语发音和表达的不自信。

很多时候孩子想表达,却说不出口,但国际学校往往有一个特性:拥有非常强的包容性。

其实没有人会笑话别人发音不准,口音不正,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口音,就像说普通话,也有方言,而语言的核心是用来有效地传递信息的,这也是绝大部分中国人无法跨越的一道心坎。

思维模式的变化


如果说上面所提及的几个问题,主要都是具体的能力差异,那么这一点,则是更为深层的思维模式(Critical Thinking)差异

体制内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仍然处于大量的输入阶段,通俗点说就是听课堂,做笔记,老师讲,学生背,学校的课堂知识已经占据了大量的时间。相较之下,国际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旁观者——给出框架,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

课堂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更多的是开放性的问答学习方式。这就使得国际学校的学生非常自信,并且思维活跃,因为只要开口,都会被鼓励和认同,不局限于学习,从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国际学校的核心教育模式。

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更注重的是缘由和过程,结果导向性并不强烈,因此发散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


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发的批判性思维,在国际学校的课堂,老师会与学生辩论,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当学生从在网络上获取一些信息,信以为真的时候,老师会让他们反复查证,对比多方的信息再下结论。

自主学习模式的变化


诚然,国际学校的硬性作业量相对较小,但更多自由的空间不意味着学习习惯的放松,而在于填鸭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模式转变。

比如,国际学校通常会要求学生每天保持20~30分钟的阅读,在没有人进行监管的情况下,很多刚转轨国际学校的学生会忽视这一项作业内容,觉得不检查就不用看了。

长期以往,当别的同学培养起了阅读的习惯和兴趣,提高的不仅仅是阅读的速度和词汇量,更是自律的习惯和求知欲的提高。因为在探索不同题材的读物时,所引发的思考才是国际学校想带给学生的真正价值。

这个过程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度。

由此我们能发现,所谓的“放养式”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业和学习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因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产生的推动力。若缺乏了这一部分,考试的时候就会发现,题目一问三不知,解题因为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而不知道如何作答。

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孩子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在这些具体的过程中对‘自我’产生明确深入认知的过程。

自主学习,对孩子来说,既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机遇,又是一个过去并未经历过的挑战,是否能够把握好,影响极其深远。

诚然,国际学校的硬性作业量相对较小,但更多自由的空间不意味着学习习惯的放松,而在于填鸭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模式转变。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家长朋友对转轨国际学校以及国际学校衔接有了更深的认知。

正如开头所说的,在转轨国际学校之后,教学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新要求、输入输出的大幅度增加,这些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种种困难和挑战。


因此,做好国际学校的课程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640 (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