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课程,更是解决方案 国家高新技术认定企业

400-1816-180
微信
hope君
注册领资料

家长课堂>详情

转轨国际学校,3位家长分享孩子的转学经验

2024-02-23 17:16182浏览

选择公办学校,还是国际学校?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


不少家长之所以放弃传统公办教育,选择转入国际学校,一方面是希望减轻孩子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融汇中西的教育模式能帮助孩子拓展视野。

作为国内最早开启国际教育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国际学校自带升学“红buff”,每年都能交出一份亮眼的升学成绩。

以2024届的牛剑录取情况为例,上海地区的牛津、剑桥预录取offer总数达到了158枚,领跑全国!


然而,想转入国际学校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进入双语甚至全英文课程环境后,孩子能否适应;

在相对“自由”的校园环境中,孩子是否能自主学习;

面对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孩子能否协调好时间...


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几位转学到国际学校的家长,来看看他们将孩子送入学校前后,都感受到了哪些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就读体验。

*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一人称陈述。



放弃学籍选择兼顾学术和艺术特长


受访者:畅畅妈妈

孩子就读学校:开设艺术课程的A-Level高中


我们是南通人,江苏是中国最“卷”的省份之一,而南通又是江苏最“卷”的城市之一。

通的初中生真的很辛苦,每天6: 40就要到学校早读了,晚自习要上到21: 00,基本没有可以用来放松的多余时间。

我很担心孩子的状态,怕她到了高中成为没有“后劲”的人。卷到最后把孩子搞得太累了,结果学历贬值,亲子关系也很糟糕。

仔细想了想,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选择放弃学籍,进入国际高中。



其实,如果不参加高考,学籍的意义并不大。既然选择了走国际高中,再回去参加高考是不现实的,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

我们考虑进入国际学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然而在高考体系下,要么选择放弃特长专攻文化课,要么就走艺术生路线赌一把。

但是在国际高中,却可以让孩子兼顾学术和艺术的发展,艺术特长甚至能为高校申请增添筹码,这一点让人非常心动。

后来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经常问我从体制内转入国际学校,孩子会不会不适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抓得紧的公办学校出来的孩子不用担心,毕竟体制内教育也是有优势的,畅畅就是在公办初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国际高中后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节奏。

在国际高中,更多的挑战是需要她转换学习方法,学会在课程、小组项目、活动、竞赛中找到平衡,同时大胆地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

因此,我认为家长需要辩证看待传统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优缺点,汲取两者的优势,才能帮助孩子走得更远。



别说孩子就连家长也要重新适应


受访者:Alex妈妈

孩子就读学校:某集团办学的双语小学部


在Alex的升学路径规划上,我关注的方面比较广泛,很早就了解到双语学校,也亲自去了不少学校实地走访,最疯狂的时候一个周末就跑了五所学校。

在探访学校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不同学校的风格真的很不一样。

如果想要转入国际学校,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实地去学校走走看,对学校的风格、环境、课程、学风有一个更真实的感受,这样可以避免在选校过程中踩坑。

和之前体制内的学校相比,双语学校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模式都不太一样,不要说孩子,就连家长都要重新适应。


学校定期举办的家长分享会令人印象深刻。不同于之前公办学校的班会形式,老师会按照预约顺序和家长逐个面谈。在孩子处于低年级阶段的时候,这种细致的反馈尤其重要。

面谈的时候,老师会从孩子的优点、不足和改进方法等方面,与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反馈,家长平时遇到的困惑、关心的问题也可以直接和老师反馈。

面谈让我感觉学校真的有在很好地关注孩子,原本令我觉得有点昂贵的学费也值了。

入学一年来,我还发现双语学校的家长之间关系更密切,也许是孩子的活动比较多的缘故。

假期间,如果孩子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就会相约结伴出游,因此每当学校有活动时,我都会特意空出周末的时间。

另外,在进入双语学校之前,我一直以为这类国际学校都是由外教授课。其实并不是,虽然国际学校都有外籍教师,但外籍教师的总人数一般不会超过教师总数的50%

想想也是正常的,毕竟教中国孩子,还是国内的老师更适合,尤其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他们对于融合课程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九年级转学英语是重中之重


讲述人:泡泡妈

孩子就读学校:上海某双语学校


孩子之前就读的中学在杭州家长的心里很有分量,因此八年级时我们决定转学去上海读国际学校,在外界看来是个“风险很大”的决定。

其实最开始,我们也计划让孩子参加中高考,到了大学以后再考虑出国留学。在和朋友的日常交流中,我开始慢慢关注到更多出国读书的路径。

如果初中就送孩子出去留学,虽然他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我们对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其实没多大信心。

综合考量下,我关注到双语学校的融合课程更适合作为留学的过渡课程。此外,一些学校的教育理念非常吸引人。



既然要去国际学校,不如干脆到上海读书,因为上海的学校质量好,选择的空间也广。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做了很多功课,先在展会活动上大概了解了一遍,又陆续参访了多所上海学校,实地考察各个学校的课程、师资和管理等方面,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学校的利弊。

最终,我们锁定了一所双语学校,并且很幸运地一次通过了入学测验。

孩子能这么顺利地通过考试,除了学科基础很扎实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很注意语言的积累。如果想要进入TOP国际学校,英语成绩至少要按照托福80、雅思6.0来准备。

在进入双语学校后我发现,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与那些从小接受双语课程或者从国外回来的同龄孩子相比,在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下这种差距会更明显。

所以如果准备进入国际学校,一定要有意识地提升英语能力,毕竟语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提升的,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当然,新学校的生活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想要毕业后申请到心仪的学校,就要格外重视GPA。

GPA分为作业、平时成绩和考试三部分,这就要求孩子不仅在考试上不能落下,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课程上的参与度,这些都被学校纳入了GPA的考核项目中。

在双语学校里,学校更倾向于让学生参与甚至是主导课程,而不是由老师单方面地灌输知识。孩子很喜欢现在的上课模式,课堂上经常会让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发表个人观点。

其实,现在外界对国际学校的认知有些不够准确,比如有人认为国际学校的学生作业轻松,实际情况更加复杂,不能单用作业量的多少来判断。

与之前的公立学校不同,双语学校布置的作业,有时不需要学生第二天就提交,这就对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前安排作业的进度,才不会在deadline的时候不知所措。

看完以上这三位家长的分享,你是不是对国际学校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想要进一步了解国际教育,扫码添加我们老师开启免费咨询。


1706521177598.jpg